之前已经介绍了如何进行前雨刮的布置,详见如何进行汽车前雨刮的布置,本文将主要介绍前雨刮的设计校核内容,及校核的规范要求。
雨刮的设计校核,主要包括:法规校核及工程校核。点击查看线束课程文章源自线束工程师之家-https://www.suncve.com/requirements-and-specifications-for-front-wiper-design/
1 雨刮的法规校核
1.1 刮刷面积校核
A、B区按照GB 11555-2009要求确定,直接找总布置要就行了,总布置控制线图里面也含有这项内容。文章源自线束工程师之家-https://www.suncve.com/requirements-and-specifications-for-front-wiper-design/
雨刮系统刮刷面积的校核按照GB 15085-2013要求,即A区要求≥98%,B区要求≥80%.文章源自线束工程师之家-https://www.suncve.com/requirements-and-specifications-for-front-wiper-design/
刮刷面积的校核通过标准,具体与项目定义的要求为准。文章源自线束工程师之家-https://www.suncve.com/requirements-and-specifications-for-front-wiper-design/
1.2 外部凸出物校核
雨刮系统的外部凸出物的校核按照GB 11566-2009要求,见下表:文章源自线束工程师之家-https://www.suncve.com/requirements-and-specifications-for-front-wiper-design/
文章源自线束工程师之家-https://www.suncve.com/requirements-and-specifications-for-front-wiper-design/
1.3 行人碰撞保护校核
根据总布置提供的行人保护参考线,进行校核。文章源自线束工程师之家-https://www.suncve.com/requirements-and-specifications-for-front-wiper-design/
确定雨刮是否布置在头部碰撞区域内,儿童头部碰撞区域为1~1.7m、成人头部碰撞区域为1.7~2.1m。文章源自线束工程师之家-https://www.suncve.com/requirements-and-specifications-for-front-wiper-design/
若雨刮位置位于头部碰撞区域内,应该尽量保证雨刮总成至机盖外板的间隙≥75mm(经验值)文章源自线束工程师之家-https://www.suncve.com/requirements-and-specifications-for-front-wiper-design/
2 工程校核
2.1 玻璃曲率校核
玻璃曲率会影响到雨刮刮片是否能将玻璃上的附着物,如粉尘、水滴等,刮除干净。前风挡玻璃刮刷区域玻璃CAS的曲率要求:文章源自线束工程师之家-https://www.suncve.com/requirements-and-specifications-for-front-wiper-design/
无骨雨刮:2000mm≤最小曲率半径≤8000mm;
有骨雨刮:1500mm≤最小曲率半径≤10000mm;
顺带提一句,后雨刮对玻璃曲率的要求为,刮刷区域的曲率≥1700mm
2.2 玻璃下圆角要求
如果B区的玻璃曲率不仅仅要求满足法规,为了尽量加大B区的刮刷区域,则需要玻璃下圆角尽量拉直,如下图:
2.3 攻击角校核
攻击角是雨刮设计中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。雨刮片的中心线与玻璃法线的夹角称之为攻击角。攻击角目前没有标准和法规规定,一般设计为-5°~+5°。
2.4 空间校核
空间校核结合上一篇如何进行汽车前雨刮的布置 来看。
2.4.1 运动空间校核
前雨刮总成布置位置处于动态时与周边件的间隙要求/规范,一般来讲除非特别说明,满足10mm最小要求,详细如下:
- 电机及连杆机构的运动包络与周边零件的间隙≥10mm;
- 刮臂运动包络与周边零件的间隙≥10mm;
- 主(左)刮片运动到极限位置时,顶点与A柱/玻璃胶条的间隙在40~50mm之间,低点与A柱/玻璃胶条的间隙在50~60mm之间;
- 副刮片初始位置(运动最低位置),刮片顶端与A柱/玻璃胶条的间隙≥20mm。距离下黑边≥30mm;
- 副刮片过刮3°后,与周边件的安全间隙≥10mm;
- 主副刮片轨迹线的焦点与副刮片线终止位置距离≥5mm;
- 刮片低点距离玻璃下黑边≥30mm
2.4.2 静态空间校核
前雨刮总成布置位置处于静态时,与周边件的间隙要求/规范,一般来讲除非特别说明,满足8mm最小要求,详细如下:
- 雨刮电机及连杆机构总成与周边件要求:安装点处≥5mm,电机与流水槽≥10mm,电机与风挡玻璃≥10mm,其余部分≥8mm。
- 刮臂、刮片与通风盖板最小距离要求≥10mm;刮臂弹簧与前挡玻璃的间隙≥8mm;
- 主副刮片之间的距离≥20mm;
- 输出轴与通风盖板间隙≥8mm;
- 主刮片不能遮挡VIN号,距离应该≥8mm;
2.5 拆装维修性校核
- 考虑电机接插件的插拔方便性,遵循插件锁扣应尽量朝外设计的原则
- 要求通风盖板拆卸后,前雨刮电机机构可以直接从钣金空腔中取出,尽量不用再拆卸其他零件
- 雨刮刮片为易损件,需要考虑刮片的拆装维修。(有两种方式,一种为直接在雨刮停靠位置掰直,拉起进行刮片更换;另一种为程序设定,因初始位置掰直拉起后会同机盖干涉,将雨刮停靠在其他位置后进行维修。
2.6 结构检查
雨刮电机输出轴一定要在三个安装点形成的三角形中,保证强度,避免雨刮运动时抖动。
雨刮机构的布置需要考虑到流水的路径,流水路径应避开电器件、易腐蚀零件等。尤其是雨刮电机不可以布置在钣金易积水的地方。车身钣金设计时,应该考虑这点,要求钣金开流水空,空面积≥10cm2.
2.6 美观性校核(不强制)
- 雨刮布置应该在玻璃下黑区,位于驾驶员下视野下;
- 主副雨刮刮线顶端高度尽量一致,副刮稍低;
- 主刮刮线终止位置与A主尽量平行,顶端稍靠外;
- 主刮刮刷顶部距离玻璃上黑边距离50~60mm。
< 完!>
推荐阅读: